助人者的終極挑戰

英雄,似乎總伴隨犧牲。
而完美的英雄,則緊鄰生命的犧牲。
去年底,諮商界失去了邱德才老師;今年,則又送走了駕駛直升機的救災英雄張順發大哥。

和他們的談話機會不多,但對於助人領域失落如此重要的人才與前輩,無論如何歌頌他們的功績,都無法掩埋心裡的沉痛。
我們再也無法看到邱老師像肯德基爺爺溫暖的微笑,
我們再也無法感受順發大哥鐵漢中的溫柔,
真的,真的,謝謝他們的付出。

然後,我們來看看,活著的人,可以做些什麼。


順發大哥與邱老師,都是心理助人領域中相對稀少的男性。
男性,有著"成為強者"的千古基因。
而助人者,則有著人溺己溺的感同身受。
當人溺己溺碰上了成為強者,就成了當仁不讓。
當仁不讓一次,兩次,三次……生命,有沒有可能,也不斷的暴露在風險中?而做為一個人,究竟經的起多少次風險?寧願暴露在風險中奉獻的人,心中又想著什麼?他們曾想過,自己也會像景仰的前輩一樣灑手人寰嗎?或是,生命的消逝,是自己求仁得仁的選擇?

做為尊敬他們的後輩,我相信他們是完美的英雄,但絕不是完美的典範!
我認識的邱老師還有順發大哥,都是在疲憊中,仍要堅持再走一步的人。邱老師走了之後,週遭曾有小小的聲音,說道邱老師太累了,其實應該多照顧自己。這聲音很小,很小,畢竟,我們怎麼可以質疑完美英雄也有不完美的地方!
若他們有不完美之處,或許,就是在自我照顧的部分少了點……我不能推斷邱老師和順發大哥要離去前的內在狀態是什麼,但是現在仍活著的助人者們,可以就自我照顧這點,做出一些反思。

仍真實活著助人者們,有意識到自我照顧的困難之處嗎?自我照顧並非只是親友間關懷的勸慰之詞,而是助人者的終極挑戰!自我照顧,是自己的選擇,而自我要在覺察的情況下做決定,無論如何都是非常困難的。當人的"非理性想法"不符合社會期待時,我們很容易可以辨識出來;若人的"非理性想法"完全符合社會期待時,自己是不是也成了幫凶?

有沒有可能,當完美英雄一次又一次伸出援手時,我們的反應不是鼓掌,不是感謝,不是擔心,而是嚴正的回答:"要好好照顧自己!"而當自己一次又一次對他人伸出援手時,有沒有可能對心裡那完美英雄甜美的誘惑,說一次"不"!

自我照顧的背後,是看重自己。細算,我們的生活中,每天有做幾件事,是單純的看重自己?又做了幾件事,是為別人,為社會價值,為自我的內在批判所做?內在的驅動,加上外在社會價值的鼓勵,讓助人者遠離自我照顧,看重自己的道路。

這是助人者的終極挑戰。


留言

  1. 他們令我心疼.
    他們願意這樣不顧一切正視人間的苦難,忘我的投入.
    卻踏入拯救者的宿命.
    若是毫不掙扎,也是一種選擇.
    助人者的考驗,是在求助者的眼中,看見似曾相似的自己.
    聽得懂的呼叫,如何回應?
    可以怎麼保持覺知?警覺配套?
    助人者忘記自己可以表達脆弱.
    人是多麼容易被自己的想法設定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um....聽得懂的呼叫,聽得懂的呼叫...剛接觸諮商的頭兩年,一直在學"如何聽懂",如何進入當事人的世界.慢慢比較懂了之後,如何回應呼叫,則是另一個問題.這是what之外,要討論how的部份了...說的好,說的好.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